人靠衣妝,表靠盒裝,卻不靠盒妝。我們在談論一只名表如何了得,通常沒有提及表盒。愛表者,一般都有點內涵,較為注重表的內在表現,而盒子的精美與否,似乎不影響他們對表的總體判斷。但我知道,Antiquorum,Sotheby’s或是Christie’s等拍賣行在響槌時,表的身價已包括了表盒。 我留意過,表盒落到不同的人手里,會有不同的遭遇。將表僅當計時工具的人,會把表盒隨手棄之;一般愛表者,會亦藏亦棄,只保留個別心頭好;完美主義者,會一網打盡,連盒帶出世紙保修書等文件,編號紀錄,讓其塵封;我還聽說,有一個表鋪的伙計,借近水樓臺,專收集顧客棄置的盒子,作甚用途,不得而知。 但是我發現,表盒給我們帶來的麻煩,遠遠超出它的價值。盒子的體積通常比表本身大幾倍,甚至幾十倍。食之哽喉,棄之可惜。就地方淺窄的香港而言,如何處置這些盒子,尤為頭痛。對于一般藏家,八九個盒子尚可妥存;而對于表癡,幾十上百個盒子,問題就有點嚴重了。我不知道嬉某人的表盒是否都沒有棄置,如果放在家里,可能占了一個菲傭的空間。這樣高昂的儲存成本,更突出地表現在鋪家。我們看到琳瑯滿目的名表,是否想過后面還需要多少空間堆放比手表大十數倍的表盒?而表鋪都開在旺地,多少錢一?租金?再來看廠家到鋪家的運輸過程,表盒亦會無謂產生高昂的運費。 現在我們來算一筆數,看大而無當的表盒要額外消耗多少資源。1.表盒本身的成本; 2.歐洲遠程的空運費;3.鋪家寸金尺土的租金;4.藏家自己的空間。 所有這些費用都會體現在表價而最終算在消費者頭上,扳一下指頭,可能有5~10%給了表盒。其實,表的包裝功能,最重要的是防刮防震,其它功能是可以考慮省略的。 不妨設想一下,沒有表盒又怎么樣?當然不是完全沒有,而是變成一種簡單的標準包裝,防震泡沫加中性包裝即可,像一般禮品的包裝。至于真正的藏表者,通常會另外購置專門的藏表盒,既方便欣賞也節約空間。 如果所有廠家都只提供簡單包裝,鋪家受惠,消費者也不會計較(亦無法計較)。但不同的廠家很難結成同盟去達成這樣的協議,因為這是一種競爭手段,借表盒提高吸引力及知名度。所以廠家寧愿機械換石英、金殼變鋼殼、甚至金帶變橡膠帶,卻絲毫不敢在盒子上偷工減料,而制表業似乎也有足夠的利潤去維持這種鋪張。這種情況,近年有愈演愈烈之勢。名老牌子的表盒美侖美奐,可以理解。相比之下,一些名不見經傳的新扎師兄,其盒子就顯得過分夸張,使人不得不懷疑其用心。這些新牌子,如果想趕上百達翡麗,可能要一個世紀(還要假設百達翡麗從此不再進步),而要在盒子上趕超,只是一夜功夫。在如今這個浮躁的年代,許多人都渴望一夜成名,用種蘿卜的方法收獲人參,于是便把心思花在表盒上。盒子越做越大,越做越精美,借此獲取超出其本身價值的知名度。 我想起曾有一個時期,為了提高身份,有人把名片越印越講究,成本越來越高。我見過用錦緞做的名片;用鋁箔做的名片;聽說還有用金箔的,申報了健力士。最近有一個外國公司的總裁拜訪我公司,收到的名片灰白發黃,左下角寫著:用回收紙印制。在如今以環保為榮的年代,這才是身份! 由此我想,表廠是不是也需要轉變觀念,越環保才越顯身價。就從大牌子做起,以簡約實用低成本的表盒為美,上面印上:支持環保。而喜戴名表的人,多是有頭有面有知識的人,為環保作貢獻,何樂而不為。這樣,節約木材,環境幸甚;節約成本,廠家幸甚;節約空間,鋪家幸甚;最后,價格下降5~10%,愛表者幸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