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有著“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的南京城 實是一座人杰地靈、匠心遍處可尋的古城 這里匯聚了古今文化薈萃 也孕育了破局重生的工藝傳承
此次小C贊助樹莓精選全國12城私旅 來到了古都金陵城 在品賞佳景美食之余 還探尋藏于巷間的傳世工藝 此次小C探訪到十竹齋傳習所王灝良老師 跟隨王老師一起探秘這項神秘而悠久的傳統(tǒng)技藝
雖然小眾,卻很幸福 木版水印和雕版印刷是現(xiàn)代人的通俗叫法,專業(yè)學名是“古代彩色版畫印刷術”,它常被看作是古代獨一無二的一種印刷術。南宋時期,雕版印刷術已全面發(fā)展,繪制、雕印和運筆的精良都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山河更替,青花綻放的時代,雕版印刷術也取得質的發(fā)展,到了明代,單色就發(fā)展到彩色,雕版印刷一時進入鼎盛時期。這莫不歸功于一位叫胡正言的明代文人,他創(chuàng)建精研雕刻印刷的作坊——十竹齋,率領工匠們發(fā)明了?版、拱花技術,其成書的《十竹齋箋譜》熔雕印技藝于一爐,達到印刷美學高峰,是中國版畫史和印刷史的豐碑。
盡管隨著時代發(fā)展,傳統(tǒng)木版水印抵不住機械化的改革而進入一蹶不振,但胡正言大師的著作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文人畫士,包括魯迅先生也曾出資復刻《十竹齋箋譜》典籍,傳至今日王灝良老師也深受其魅力的感染。 “我跟我揚州的朋友一起,因為揚州民間還有一些大師在做雕版,所以我就請了兩個人來幫我,從2013年開始雕,到現(xiàn)在四年時間已經(jīng)雕了有40塊成熟的版。”
做一行愛一行,選擇做就要做到最好的王灝良老師在接觸雕版之前,熱衷于造紙術,曾驅車遍訪全國各地尋找關于造紙的技藝。 “以前我對造紙很癡迷,除了新疆西藏兩個地方?jīng)]去過,其他全中國有名的造紙作坊我都拜訪過,以前我開車帶著助手,我倆大江南北基本跑完了,也因此與大家切磋得比較多。” 如今,王灝良老師把這股熱情全投進了木版水印中,對于自己選擇的這門工藝,他的評價是: “我們做的這件事情很小眾,但卻是幸福的。”
雕版的復興夢 從黑白轉至彩色,雕版印刷可靜觀宇宙,又可格心成物,字與畫共同復印出一幅相似的生活場景。“南京十竹齋、北京榮寶齋、上海朵云軒是中國三大知名文化品牌。”王灝良老師如是說。 十竹齋始于明代萬歷年間,是南京歷史最悠久的老字號之一。但這份榮譽消逝得過于迅猛,隨著技術的革新,這白紙黑字終以一種冷靜的姿態(tài),察看著世間冷暖,周而復始。
一心投入雕印的王灝良老師始終在為這門技藝的復興操心奔走。 “現(xiàn)在新的環(huán)境下要求對傳統(tǒng)要有所恢復,這對它(木版水印)來講算是一個好機會。” 當前我國的傳承環(huán)境相對較好,中央已經(jīng)提出對文化和技藝的傳承,包括總理也提到要傳承中國文化的精神。為此,王老師一直為把木版水印打造成為南京市的文化名片而努力。 “我們處于這樣的歷史節(jié)點,又作為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南京市的文化名片。我個人花費了三四百萬來推廣它,只獲得了微乎其微的經(jīng)濟回報,但只要是為南京文化名片推出去的事,我都愿意做。” 除了個人投資,王老師還聯(lián)合書法協(xié)會等當?shù)氐囊恍┪幕瘑挝唬谱饕恍┒ㄖ祁悆皂撟鳛槎ㄖ贫Y品,做市民化的延展作品來推廣傳統(tǒng)文化,從而作為文化名片宣傳南京。
“如何為文化拓展出力?如何為文化傳承找到更好的出口?”是王老師每天竭力思考和尋找答案的問題,他認為當前木版水印面臨的困境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 首先,現(xiàn)在的人普遍缺少一種文化底蘊。 “貴族還需要三代富養(yǎng),文化氣質不是說有就馬上有的,有的人喜歡極簡,有的人就喜歡土豪風,這就完全是人文素養(yǎng)和優(yōu)雅的體現(xiàn)。” 王大師認為要學會這門手藝并不難,具備一定的潛質、天賦,再加上幾年的訓練積累就能學會,但這只是一種技法。不像古代的文人畫畫那樣,是骨子里、從內(nèi)而外散發(fā)的一種意境。 “還有社會背景的差異,古代文人不用考慮太多,不用考慮要怎樣維持生活。他們有固定的社交群體,知道某人字寫得好、有文學素養(yǎng),就會通過特定的人去求字。當然,也有人會在街頭寫字賣畫,但狀態(tài)完全不一樣,他們是一種很性情的行為。而我們現(xiàn)在就缺少文人素養(yǎng)和文人情節(jié)的積累,就會缺少這種形而上的洞悉。”
其次,當下缺乏適合文化孕育的環(huán)境和市場。 “現(xiàn)在我們面臨著‘傳承如何活下去’的問題,因為缺少大眾化的渠道和窗口,我們沒有維持雕印活下去的環(huán)境,快節(jié)奏的社會速度讓它存在下去的幾率變得越來越小。” “然后雕版印刷缺乏市場,因為它其實算是文化商品,不是藝術品,在民國以前大家都用它來寫字,所以它是消費品。但現(xiàn)在寫字的人越來越少,就缺少了消費環(huán)境。”
再者,木版水印作為一種消費品,當今卻缺少利益主體。 “所有東西都有一個利益主體,有市場才會有人去做這件事,但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導致了缺少刻版人的動力,利益主體也就缺失。”
盡管當前的問題表明這項小眾而神秘的工藝明顯不占優(yōu)勢,但王灝良老師從沒有放棄過對它的傳承與弘揚,他仍然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我覺得文化還能更好地融合。” 2016年,王老師復刻的箋譜冊頁作為國禮贈送給英國外交官,作為對心儀禮物的回饋,“英國外交官從大英博物館里把明代的《十竹齋箋譜》拿出來和我們分享,這是莫大的榮耀。”
不僅走出國門,王老師更把目標聚焦在了傳承工藝的下一代身上。 “再就是教育,我們做了很多場的文化體驗活動,雕版印刷進校園,每逢寒暑假南京市很多學校都應接不暇,一起組織參與,熱烈度還是非常高的。我們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推進文化被更多年輕人認識的事情,盡管這種嘗試從經(jīng)濟方面來說很難持平我們之前的付出,但從社會效益來講它的意義還是很大的。” 不計個人得失,一心投入國家文化技藝保護與傳承的事業(yè)中,這當真需要大師的胸懷才能做到。
不求突破,只是復刻 在被王老師的崇高情懷瘋狂圈粉之余,小C還向王老師問到關于木版水印這門技藝的專業(yè)方面的講究。有人評價“明朝頂峰時期的一些印刷品是無法超越的經(jīng)典”,那對于一件優(yōu)秀的雕印作品的評判標準是怎樣的呢? 王灝良老師給出了他的答案: “在復刻方面,首先是線條、圖案,除此之外是神韻加上色彩,這幾樣起碼在臨摹的角度要氣韻生動,要完全符合作者想表達的內(nèi)涵。” “我們不求突破,只是復刻,原套原的,把它(書法作品或畫作)所有的精神、神韻臨摹下來,哪個地方該挑,哪個地方該按,色彩是什么樣的,色彩之間的飽和度的比例,以及出來整體的感官,要基本上達到原稿的要求,那這件作品就基本符合傳世作品的標準了。”
文化精粹需要傳承,提到對傳承者的要求,一貫溫和的王老師卻顯得十分嚴苛,他說雕版?zhèn)魅吮仨毦邆淙c要求,缺一不可。 首先,刻版需要具備書畫功底。
“從專業(yè)角度上來講,刻板首先要具備書法方面的專業(yè)技能。寫字畫畫手上要有感覺,要清楚地掌握寫字的筆墨——提、按、捺……如果不知道它的用筆就無法實現(xiàn)。”
再者,刻版人要能靜下心、沉住氣。
“現(xiàn)在社會很浮躁,人常常坐不住,但刻版要專注,坐足一天基本上不跟外界打交道,必須要全神貫注、一氣呵成。就像我刻這根線條,看似一刀一刀,但都是一氣呵成的。木頭的紋路這么細,稍微開點小差,你刻了幾天甚至十幾天的東西一瞬間就毀了。所以你是否能耐下性子、靜下心,非常重要。”
還有最重要的,你必須要愛這個行業(yè)。
“你對它要有很深的情趣,要有強烈的熱情和愛好,只有喜歡才能刻得好。” 唯有熱愛,方能堅持,大概每一個刻版人都在木版刻畫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虔誠,體悟到描繪一方小小世界帶來的小確幸。
見證匠心,時間的朝圣 技藝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愈發(fā)神秘,匠心卻隨著時間而愈漸精華。時間對于匠人而言,是考驗初心的煉金石,也是見證匠心的里程碑。 王灝良老師就喜歡將時間把握在手里的感覺,平日里也有戴表看時間的習慣,對于腕表的要求,他最看重精準和設計感。作為一名手藝人,王老師偏愛帶有文人氣質的腕表,還會注意在不同場合佩戴不一樣的腕表。
他還透露自己與西鐵城有著很深的淵源: “我在念書的時候,我父親給我買了一塊西鐵城的兩地時手表,也買過一塊西鐵城的電子表。” 王老師可稱得上是小C的一枚鐵粉,為慶祝西鐵城即將到來的品牌100年,他特意題詞“似馨斯蘭,悅動花語“,還誠意地書寫精妙賀詞一副:
小C陪伴了王灝良老師整個學生時代的青蔥歲月,如今還將伴隨他見證接下來的文化復興與傳承的職業(yè)生涯,談話中王老師不時把玩腕間的西鐵城BL8149-18H腕表,對表的設計愛不釋手。
這款讓要求頗高的王老師醉心的腕表,是小C家族萬年歷系列的新成員。萬年歷功能精準顯示日期、月份,還有西鐵城核心技術光動能的加持,讓你無需每天上弦也能掌握精準時間。精致的小牛皮表帶溫和親膚,再也不用受冬天涼手的煩惱了。
(點擊圖片可了解詳細表款信息)
Get這款萬年歷腕表,提升和工藝大師一樣精致的生活品位,快戳圖了解更多吧~ 今天小C分享了一門神秘的傳統(tǒng)工藝—— 木版水印屬于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讓我們?yōu)檫@些傳世技藝 以及甘于平淡、默默傳承的匠人們瘋狂打call 那么你心中的“匠人精神”又是怎樣的呢? 一起留言分享吧~ 前5名獲得點贊數(shù)最多的留言 可獲得王灝良老師制作的“十竹齋手工宣紙冊”一本哦 ↓↓↓
(左右滑動可看更多)
偷偷告訴你 冊子是純手工制作 封面的圖案是傳統(tǒng)工藝——?版印刷的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