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制表業重新定位傳統和奢侈品領域,再次點燃了當地制造商對日內瓦印記的興趣。歷峰集團(Richemont)參與促進了該機構的真正復興。
1990年,百達翡麗是唯一一家申請日內瓦印記認證的公司。提交檢查的手表比例超過98%。在機械制表重生之前(請參考本系列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這家1886年成立的機構并沒有像預期的那樣成功。 
日內瓦印記的復興趨勢可以從手表檢查的統計數據中清楚地看出。經認證的手表數量從1990年的7004枚上升到2001年的3297枚,創歷史新高。自2010年以來,Timelab已成為一家負責手表檢查和認證的管理機構,但該機構在2002年后沒有發布數據。然而,根據Timelab向新聞界發表的聲明,獲得認證的手表數量保持穩定,2009年和2011年分別約為3萬枚和26500枚。
同時,自1955年以來,保持不變的認證標準也于2008年和2012年修訂。其中,2012年增加了兩條規則:
- 首先,涉及運動和裝飾美學和技術標準的行動(禁止使用聚合物,橋板必須倒角拋光,銑削和穿孔不留加工痕跡等)
- 其次,必須在日內瓦州完成機芯組裝、調整、套殼等一定數量的操作。 
此外,只有從事該行業的公司和在日內瓦州注冊的公司才能提交手表進行檢查。換句話說,生產可以在日內瓦州以外,但組裝必須在日內瓦州。例如,江詩丹頓可以在汝拉山谷車間生產零件,然后將其運回日內瓦組裝。
應該指出的是,日內瓦印記認證機構的存在促進了制表公司在奢侈品領域的重新定位,但也引發了兩個集團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日內瓦印記的復興分為兩部分。
起初,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興趣的重新點燃主要是由于百達翡麗。由于全球市場對奢侈機械手表需求的增長,斯登家族控制的制造商提交了大部分手表產品的檢驗和認證。1990年至1996年,百達翡麗提交的手表數量達到95.7%,相當于1950年代和1985年至1990年。
20世紀90年代下半年,隨著合作公司的涌入,日內瓦印記的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早年,江詩丹頓提交了大量認證的手表,品牌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恢復了這種做法。Claudede時任首席執行官-Daniel Proelochs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提升江詩丹頓在傳統制表和奢侈品領域的地位。1997年至2001年,江詩丹頓提交的手表數量占6.5%,僅次于百達翡麗(87)%)。
該行業新成員的貢獻也同樣重要。TA沒有悠久的制表歷史值得稱贊,但嚴格遵守日內瓦標準,并得到了極大的認可。1996年見證了羅杰杜彼和chopard蕭邦的加入,2001年前,兩家制表品牌每年提交數百塊手表。1983年以后,設計師Gérald Genta也出現了。雖然斷斷續續,數量少,但從1990年到2001年,平均每年有49個。路易威登于2016年獲得日內瓦印記認證。路易威登只在2002年發布了第一款手表,但2010年后,該品牌在日內瓦州投入了大量資金建造新工廠。 
到21世紀初,日內瓦印記已成為歷峰集團的重要“資產”,其戰略目標是堅持傳統和日內瓦血統。2015年,羅杰杜彼在被歷峰集團收購七年后,成為唯一一個印有日內瓦印記的品牌。江詩丹頓首席執行官Jun Carlos 談到目標,Tores還表示,規劃使品牌的所有生產過程都得到日內瓦印記認證。最后,歷峰集團收購羅杰杜彼也讓其卡地亞獲得了通過日內瓦印記認證所需的運動供應,這是非常重要的。
毫無疑問,歷峰集團與日內瓦印記的聯盟日益增長,導致百達翡麗于2009年放棄了手表認證,采用了新的獨立質量標準,即百達翡麗印記,并聲稱“比日內瓦印記更進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