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國內手表年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80%,其中廣東省貢獻了中國總產量的70%以上,僅廣州就占50%。由此可見,廣州鐘表制造業蓬勃發展。
接下來,談談廣州鐘表制造業的故事。 1.康乾時期的“廣鐘盛世” 1601年,來自意大利的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將兩個自鳴鐘獻給萬歷皇帝。從那時起,西式手表進入中國扎根發芽,毗鄰海口的廣州是第一個接觸和生產機械手表的地方。
清代,廣州作為當時中國最大的貿易交流中心,不僅是大量接觸西方手表的前沿地區,也是中國手表制造業的先驅。得益于康雍乾嘉四代皇帝的青睞,“廣鐘”應運而生,在中國備受關注。
最后,乾隆年間,廣州鐘表制造業的高度發展得到了“完美老人”的認可,成為每年必須選擇的“貢品”,成為“廣鐘”歷史上的驕傲。
據史料記載,乾嘉年間,粵海關每年向宮殿贈送2至4件廣鐘精品,價格昂貴。今天,故宮的鐘表館里收藏了大量的“廣鐘”作品,見證了廣州鐘表制造業過去的輝煌。

2.新時期的“夾縫求生” 從最初的“不如西方精致”,到逐漸走上獨立生產的道路,到18世紀末,“廣鐘”完成了從數量到質量的飛躍,其質量不亞于西方進口產品。
隨后的滿清滅亡和民國混戰,使廣州卷入兵荒馬亂,鐘表制造業一度停滯不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政策的鼓勵和政府的支持下,新中國的手表制造業也開始重新發展。經過一系列的磨難,一些手表廠在國內手表制造領域占據了一席之地。
而此時的廣州制表業,卻走上了另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沉迷于“仿表”,無法自拔。
如今,深圳的飛亞達已經走出國門,成為瑞士各大手表展的常客;海鷗手表、北京手表等老工廠也有老樹和新花,不斷創新,追趕時尚潮流。相比之下,盡管手表交易在廣州仍然蓬勃發展,但它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手表仿制品生產和銷售基地。
不得不說,這響亮的“title“這真的不是一個值得炫耀的榮譽。畢竟,尊重原創,保護知識產權是王道。到目前為止,廣州鐘表制造業陷入了兩難境地。

3.高仿道路的“致命誘因” 事實上,在檸檬茶看來,廣州制表業之所以走上與其他老制表廠完全不同的道路,有一定的深層原因。綜合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巨大的消費市場助長了早期高仿手表的誕生。
眾所周知,香港人對勞力士等手表有著特殊的情結。在香港,你會發現勞力士無處不在——出租車司機、商店出納員和普通工人。勞力士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物品。 
老一輩的香港人常說:沒有一個勞力士。你怎么能向別人打招呼呢。可以看出,香港文化對勞力士的迷戀。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對勞力士的需求無疑會迅速激增,這也刺激了仿制品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畢竟,如果沒有市場和需求,我們如何提供它?
其次,短期利益的誘惑導致廣州走上了仿表的“不歸之路”。
改革開放以來,珠江三角洲地區日益發展,廣州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手表交易市場。然而,在這個巨大的市場上,國內品牌沒有太多的優勢。瑞士的高端手表和鄰國日本的廉價系列占據了主流市場,大大降低了國內手表的利潤。
因此,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廣州制表業憑借其成本優勢,開始走上“仿表”的不歸路。
三是自有品牌實力不足,品牌建設難度大,難以尋求突破。
改革開放后,隨著珠江三角洲的不斷發展,許多手表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許多制造商已經注冊了自己的商標,并豎起了自己品牌的旗幟。 
然而,經過一輪又一輪的剽竊模仿和低價輪戰,許多國內品牌不僅未能突破世界,而且陷入了惡意競爭的死循環。最后,它不得不淪為一個仿手表制造商或一個拼湊的外殼制造商,結果非常悲慘。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內商品的一波又一波熱潮,越來越多的國內品牌開始再次進入公眾的視野,廣州制表業也在不斷尋求新的發展和突破。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傳奇的“廣鐘”會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中,找到失落已久的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