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的“田哥”站在監控區,戴著黑色手套,拿著微距鏡頭和紫色的小燈,看上去就像是一名法官——短短幾分鐘,他就能做出一個判斷只包fate。
田哥
一堵高高的玻璃墻將田弟兄和尋道者隔開。玻璃墻上寫著:“只有一個道理,只給出結果,不做解釋。”
一個包的真偽有時牽扯到幾百萬,喜悅、跌倒、崩潰、懷疑……當天歌“判斷”的聲音落下,瞬間上演。
從玻璃墻后走出來,田哥又變成了一個傾聽者,收集著千百個袋子背后的故事。他就像一個觀眾,看著“有錢人”的悲歡離合。
從2009年做奢侈品維修的淘寶店,到趕上短視頻、講述奢侈品鑒定和買家故事,天歌如今在抖音擁有數百萬粉絲。
錢江晚報時訊記者在其杭州實體店總部見到了田哥。展廳兩側有二手愛馬仕、香奈兒、LV等大牌包包。柜臺里擺滿了名表珠寶,還有更多等待鑒定,堆成快遞包裹。
不過,被總價上億元的奢侈品包圍的田哥,現在基本不買奢侈品了。
等待拆箱識別的包裹。
六個愛馬仕包包“翻倒”
有時候看客人穿什么就知道是真是假了
6個愛馬仕包包在12分鐘內被粗暴評判,全部“翻車”。
當第一個“喜馬拉雅”的識別結果出來的時候,在田哥面前低調的闊太顯然是崩潰了。 “喜馬拉雅”居于包包“蔑視鏈”的頂端,由稀有的鱷魚皮制成,盡顯雪山的優雅色彩。在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中,王太太用這個包妥妥的占據了“C位”。

這六袋闊泰都是同一個小姐姐買的。這個時候,她大概也猜到了,接下來的事情會多幸運,少幸運。
翻倒的喜馬拉雅山之一
果然。她仿佛失去了靈魂,站在鑒定臺前,天哥和她說話的時候,她似乎只能聽到一半。終于,她回過神來,叫老公過來。兩人報警,涉案金額300萬元。
郭太太的家人開了一家公司,從這個小妹妹那里買了一個四年的包。她從來沒有懷疑過,直到偶爾關注一下天哥的抖音,她決定去看看。
這樣的“翻車”案例并不少見。天哥制作鑒定視頻的初衷是讓更多人學習一些基本的鑒定知識,而不是花幾萬元去買一個“假一只眼”的包。
要識別一個包,除了材質、圖案、手感、保修卡……我從業多年。有時候,田哥基本上可以通過聞氣味來判斷包包的真偽。比如LV包包會有一種特殊的氣味,讓人聯想到柜臺里的香水味;而且有些假貨的皮味用久了還是很臭。 “可能是來自‘江南皮具廠’。”天歌說道。笑話。
知書包亦知人。天哥偷偷打量著顧客——穿著“網購”來搭配愛馬仕,包包基本是假的。電視劇中,素顏LV裝扮的場景在現實中很少見,但有些油光滿面的皮膚要警惕了。
一個西裝革履,打著“官樣”的男人,剛來賣包包的時候,他說話很少,言語中隱隱透出這些包包是別人送給妻子的禮物,“我是不方便使用我的身份。”田哥認定包是真的,第二次來的時候,他依舊沒多說,但是他帶的兩個Dior包都是假的,田哥猜這是職業騙子的慣用伎倆。
“看不透”
每個評估師和賣家都有自己的故事
在地鐵上,人群有時會把包推到田哥面前。他覺得很好笑,看了看硬件和印刷品,偷偷判斷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據他觀察,地鐵上70%的熱包都是假的。
在朋友圈,一些微商吹噓自己的包包是“一對一的復制品”。田哥坦言,很多都是假冒商家的幌子:普通人能接觸到的微商推廣,其實都是同一批工廠,從一些傳統的假冒地方進貨。真正的“精仿頂級貨”往往只是小批量,只賣給老客戶,渠道嚴密。
但是,即使有一雙“鷹眼”,田哥依然保留著“看不透”的專業精神,為客戶保留一份體面。
受疫情影響,今年田哥的生意比較好。他覺得,一方面,人們“思考”;另一方面,有更多的人需要現金流。
一個女孩因為信用卡透支,“連飯都吃不起”,來找田哥賣包。這是一個曾經非常流行的包,系著一個非常異想天開的蝴蝶結。她央求田兄要高價。田哥給了她800塊錢,以寄售價格收取。后來,姑娘給他送了錦旗,感謝他“雪中送炭”。
兩個月前,田哥收到一整車愛馬仕快遞,100多件,其中20多個包裹,總價值近千萬元。百萬。然而,在深圳的包裹的主人卻沒有現身。她告訴田哥,老公做外貿生意,資金困難,需要賣包。
田哥說有兩種人來找他大批量賣二手包。一是家里的包太多;
這自然牽扯到一些豪門的“秘密角落”。
田哥遇到了一位妻子,帶來了幾十個被刀劃傷的袋子。他有些疑惑,問了問才知道,這些包是她老公送給“小三”的。她找到了小三的地址,一怒之下,把所有的包都刮掉了。后來,她又覺得心疼了。畢竟是她老公的錢,她就拿來給田哥修理回收。
結局有點血腥。田哥一一辨認,發現這些包都是假的——老婆臉上的表情讓人捉摸不透,“不知道,現在該笑還是該哭了……”
一年一度的七夕是鑒定的高峰期。
每個來賣包的人的故事都不一樣:一個美女帶著男友送來的包和首飾鑒定,結果半信半疑;在評估臺前打電話分手。
每年七夕等節日是鑒定的高峰期。田哥之前做過抖音。一個女孩從她的前男友那里收到了珠寶,他想復合。但是女孩覺得他之前經常發一些假貨,這次的首飾被鑒定為假貨。女孩把禮物還給了對方,完全擋住了。
除了知假買假之外,假貨也是普通人難以防備的。有一位本命年的小姐姐,情人節前后讓朋友買了一只愛馬仕凱莉包,男友送給她一只寶格麗蛇頭包。沒想到兩個都是假的。
偶爾,主人也會寫一張便條,講述包包的故事。最讓田哥印象深刻的,是一張打印紙上寫的一段話:田哥,請告訴你的粉絲不要和兄弟合伙開公司。原來,公司剛成立的時候,老板和弟弟買了兩個一模一樣的包,但是最后兩個人拆了包,包的主人也不想再用了。

便條講述的包包故事。
沒有包總是值得的
自己的物質欲望越來越低了
在成為奢侈品估價師之前,溫州出生的田先生學習藝術教育。
來到杭州,田哥和他的同學們去杭州大廈參觀了LV專柜。當時最流行的是餃子包。這是他的奢侈啟蒙。后來,田哥辭職了,跟著他哥維持奢侈品。后來,他的姐姐也加入了公司。 2009年,中國市場上還沒有專門針對奢侈品包包的清洗劑,他們的淘寶店很快就積累了一批顧客。
已識別的袋子。
如今,田哥的業務已發展為包包、手表、配飾的二手回收、銷售、維修、鑒定培訓。企業越大,他們接觸富裕客戶的限制就越高。田哥見過顧客拿出一整面墻放愛馬仕包,也見過學員在杭州訓練期間申請休息半天,特地去取一輛勞斯萊斯Ghost。
事業越來越好,田哥自己的物質欲望卻越來越低。
早年作為估價師,他怕憋不住,需要買幾塊名牌手表來“震撼現場”。現在他不僅自己買的不多,也很少給家人買,包包基本不給老婆——第一次見到老婆的時候,看到老婆拎著一個買得起的豪華包,他什么也沒說。后來老婆被挖進了他的公司做業務員,他也在“包海”中。
十多年來,田哥見證了奢侈品從云端逐漸落下。信息不對稱揭開了大品牌的神秘面紗。越來越多的都市白領了解奢侈品牌,不管有沒有錢,都會想辦法買一兩件奢侈品。
“而且奢侈品的做工也沒有以前那么講究了。”一些大牌包包,用了不到幾個月全國的精仿手表市場,就好像蒙上了一層灰塵,包包的邊緣都溢出來了。還有一條帶F開頭的腰帶,田哥從不帶身份證。 “這個仿的做工比原版好。”
田哥知道,大多數奢侈品的質量是不值這個價的。但是,客戶可能更關心品牌及其附加的身份價值。他認為,對于普通人來說,購買名牌包包并不是“剛需”。他見過太多人一時沖動買包,但幾次后就來找他賣。
田哥總結說,沒有包包能永遠保值,就連今年大熱的愛馬仕喜馬拉雅也不例外。 關鍵詞:全國的精仿手表市場,六只愛馬仕包“翻車”有時只看客人(組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