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表庫每日更新世界名牌手表相關資訊,為您提供更多的腕表知識。
這次給大家講解一下中置陀飛輪,也就是把陀飛輪放在手表的中央。這種設置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將陀飛輪的尺寸最大化,不僅對人的視覺沖擊力最強,而且有助于機械表的走時精度。由于陀飛輪占據了時針和分針的傳統位置,時間的顯示需要通過奇思妙想來實現。
基本概念
對陀飛輪有一定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法國制表師亞伯拉罕?路易斯?寶璣創造了旋轉擒縱調速機構——陀飛輪()。設計思路是將原本固定的調速機構置于一個可旋轉的框架內,使不同方向的位置誤差相互抵消,使帶有陀飛輪裝置的懷表運行更準確。而這一次,我們要說的中央陀飛輪應該是陀飛輪家族中曝光率最高的成員。根據人們的視覺體驗,陀飛輪設置在手表的中間,最受人們的認可,尤其是陀飛輪利用了視覺美感。
結構類型
由于中央陀飛輪結構的特點,時間顯示會有多種顯示形式。我總結了三種顯示結構:
首先是三維時標顯示方式,代表MB&F中心陀飛輪。這種中央陀飛輪的技術特點是中央陀飛輪的機芯設計成堆疊的形式,變成了塔。陀飛輪位于塔頂,時間顯示設置在塔底;
二是神秘指針顯示方式,代表歐米茄中央陀飛輪。這類中央陀飛輪的技術特點是中央陀飛輪機芯設計為平鋪形式,傳動齒輪系布置在陀飛輪周圍,時間顯示由兩個藍寶石齒輪盤實現。
第三個是陀飛輪的兄弟“卡魯塞爾”在中心的展示形式。時間顯示設計為分針,驅動時針顯示時間。
MB&F 中心“水母”陀飛輪
MB&F仿生“水母”設計推出的陀飛輪腕表搭載機芯——中央飛行陀飛輪設置在同心垂直機芯結構的頂部,時間顯示由中央齒輪系傳遞。 “水母”的幾個典型仿生特征:
水母的外形是放射對稱的,HM7也是放射對稱的設計。
水母從觸手捕捉的食物中吸收營養,HM7由觸手狀的自動上鏈擺陀提供動力。
水母大腦的神經元回路呈放射狀對稱排列,HM7 的小時和分鐘呈放射狀對稱排列。
水母的頂部有一把傘形或鐘形的皮褶,HM7的中央有一個飛行陀飛輪,作為速度控制系統控制的時間顯示。
設計特點
1.這款手表的單向旋轉陶瓷表圈不是固定在表盤上,而是像漂浮的救生圈一樣固定在手表的外緣。這個表圈的制作過程——首先,使用激光在陶瓷表面蝕刻時標和刻度;然后,在蝕刻部分填充硬化鈦;最后,將整個表圈打磨至發亮為止。
2.就像水母一樣,HM7 在黑暗中發光。除了不斷發光的小時和分鐘刻度,機芯的內圓周也發光,在夜間照亮飛行的陀飛輪。此外,觸手狀的上鏈轉子也在四周發光,讓人欣賞它在黑暗中的奔跑姿態。
3.由鋁和鈦制成的球形圓盤顯示小時和分鐘,由大型陶瓷滾珠軸承控制。小時、分鐘刻度和刻度均采用超夜光涂料手繪,即使在夜間也清晰易讀。
4.HM7的表殼形狀像一個三維三明治,金屬表殼的圓形外緣上有兩顆凸起的半球形藍寶石水晶。
5.在表圈和表殼之間設置了兩個表冠——左表冠可以為機芯上鏈,右表冠可以設置時間。

照片-MB&F“水母”中心陀飛輪手表前視圖
圖片-MB&F“水母”中央陀飛輪手表夜光時間顯示
機芯設計特點
HM7 機芯由 303 個零件、35 個寶石軸承、72 小時動力儲存和每小時 18,000 次振動的擺頻組成。
從設計上看,這款機芯的整體布局類似于一座塔,也就是說,從機芯的上平面開始,陀飛輪置于頂部,對應的動力傳動齒輪火車逐層疊加到頂部。此外,機芯的設計目的仍然是顯示時間,所以時間顯示齒輪系也需要通過嚴格的傳動比計算,直到時間和分鐘顯示部分。陀飛輪的轉速為每分鐘一轉,是時間顯示的控制源。
這款中置飛行陀飛輪采用同軸結構形式,最上面的夾板做成曲面,以配合球形表。弧形夾板也體現了立體感,這個品牌已經有很多例子了。
機芯背面的上鏈擺陀由實心鈦金屬切割而成。水母觸手的三維形狀很難設計和制造。鈦合金下方固定有鉑金配重,以增加自動錘的轉動慣量,使自動轉子的上鏈效率更高。
圖片-MB&F“水母”陀飛輪機芯圖
圖片-MB&F“水母”陀飛輪機芯側視圖
歐米茄中心“神秘之手”陀飛輪
陀飛輪在20世紀初仍是一項不可多得的高端技術,當時制作的陀飛輪腕表很少。不過,歐米茄作為一個很早就掌握陀飛輪技術的品牌,在此期間開發了一款非常特別的表款——陀飛輪居中的腕表。
圖片 - 歐米茄中央“神秘之手”陀飛輪腕表圖片
技術特點
歐米茄的中央“神秘指針”陀飛輪腕表,其技術核心表面上是“將陀飛輪置于中央有一種訴求,這樣可以充分放大以更突出地展現自己的風格”,但更深層次的是,陀飛輪置于中央后,原來的時針和分針被拆除,必須采用新的顯示方式。
1.采用兩層大小相同的透明藍寶石圓盤,圓盤外緣設置有齒圈。同時在兩層藍寶石上印制時針和分針圖案,從而完成時針和分針顯示方式的更換。
2.機芯原動機與陀飛輪上下兩層的關系設置在中心位置——陀飛輪在上,原動機在下。以原動機為起點,分為兩條傳動鏈:一是原動機通過主傳動齒輪系向陀飛輪輸入動力,帶動其運轉;二是原動機通過顯示齒輪系與雙層藍寶石時分盤相連,為其供電。

3.原動機的發條盒輪作為兩條傳動鏈的中間輪,將陀飛輪與透明時分轉盤連接起來,控制兩層圓盤同速旋轉分別是時針和分針。這顯示了時間。
圖片 - 歐米茄中央“神秘之手”陀飛輪機芯圖
圖片-歐米茄“神秘之手”陀飛輪腕表的一部分
雅典中心“分針”卡魯索
2001年,雅典推出了奧克林大師打造的“怪胎”中心“分針”卡魯索。這款腕表的機芯結構特點是使用了陀飛輪的兄弟“”,并通過中心設置作為分針使用。同時,卡魯塞爾配備了當時非常先進的硅材料制成的“雙向擒縱機構”。
圖為雅典中心“分針”卡魯索腕表
外觀特征
這款來自雅典的 手表取消了用于調整時間和為主發條上弦的表冠,取而代之的是表圈撥片調整和上弦機構。
1. 位于手表的正面和背面,有兩個帶有許多凹槽的表圈——后表圈直接與機芯內部的上鏈系統相連,并通過機械裝置鏈接。巨大的表圈與傳統的小得多的上鏈輪相比,一圈的上鏈效率非常明顯;
2. 前擋板是用來設置時間的,它的工作原理比背面的上鏈表圈要復雜。表圈下方的鎖扣的作用是防止表圈因外力干擾而轉動,導致機芯內部的卡魯塞爾機構顯示時間受到影響,無法準確顯示時間。
圖片 - 中央“分針”卡魯索在雅典的外觀
技術特點
雅典轉盤的結構采用三層疊加結構——原動機層、旋轉小時顯示層和分針轉盤顯示層。
1.原動機層位于機芯底部,原動機系統(主要由發條盒輪、心軸和發條組成)幾乎占據了底層的全部空間來設置運動的運動。儲能室。同時,發條盒輪與機芯同軸布置。 的動力源來自于它,用于上發條的心軸與用于上發條的外圈直接相連;
2.旋轉小時顯示層位于動力系統層之上,由發條盒輪承載。這一層最重要的部件是一個固定的內齒圈,它直接連接到分針的轉盤驅動輪上(這個輪設置在發條盒輪上)。時針也是由兩部分和一個可旋轉的圓盤連接而成的;
3.分針的轉盤顯示層是這款機芯設計的亮點。這個轉盤的轉軸下方是一個動力輸入輪,與分針轉盤驅動輪相連。同時,在這一層上還有一個固定的內齒圈,將直接與 動力輸入輪相通。轉盤機構設置有“雙向擒縱”和具有雅典特色的無卡游絲系統。 動力輸入輪和內齒圈構成了整套動力傳動鏈。

Freak 分針轉盤結構圖
它是如何工作的
第一步,底層的原動機輸出能量。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能量的輸出不是通過發條盒齒(這個發條盒輪沒有齒),而是由主發條帶動發條盒輪轉動,并作為行星驅動分針驅動輪齒輪開始轉動;
第二步,分針主動輪分別與固定在下層的內齒圈和位于轉軸下方的動力輸入輪連接。這使得動力通過這個輪子輸入到頂層的轉盤機構,使其開始轉動;
第三步,轉盤機構開始轉動,同時機構末端的動力輸入輪與最上面的固定內齒圈配合開始轉動,將動力傳遞給雙向擒縱機構通過轉盤傳動齒輪系。和游絲系統,至此動力傳遞完畢,調速機構開始工作;
第四步,通過調速機構的調速,使轉盤以分針的速度轉動,分針每1小時轉動一次,而二樓的轉盤則以小時的速度轉動指針,每 12 小時旋轉一次。
路易威登“V”型中央陀飛輪
Louis 推出了帶有自有品牌LOGO的藍色時光旋轉中心陀飛輪。這種陀飛輪的結構類型屬于偏心飛行陀飛輪,從設計上看比較簡單,應該采用一般機芯的結構。
圖片-Louis Blue Time
技術特點
1.這款中置陀飛輪采用偏心飛行結構,最上面的夾板造型采用品牌最具標志性的“V”形設計。 “V”形橋的尖端設置擒縱輪,分叉的兩端是陀飛輪框架的兩個點。從調速系統可以看出,這款陀飛輪的定位是一個簡化版,因為它的部件采用了通用的機芯結構;
2.這款手表最顯著的特點是12個藍色小方塊在對應的瞬間翻轉。每個方格都有一個幾何標志圖案歐米茄陀飛輪有哪幾個款式,手工印在涂硅橡膠板的兩側。
寶格麗蝴蝶分針中心陀飛輪
寶格麗推出品牌的中央陀飛輪,其中的亮點在于時間顯示系統——小時顯示采用12點鐘窗口的數字跳變方式,以及專利的蝴蝶分針顯示。
圖片 - 寶格麗蝴蝶分針中心陀飛輪
技術特點
1. 這款中置陀飛輪采用同軸飛行結構。從設計上看,陀飛輪的整體結構中規中矩,沒有什么特別的亮點。
2.1999年,Roth加入公司前,研發了蝴蝶分針顯示系統:一只手采用了兩個六角蝴蝶翅膀的概念——(1)第一只手沿在 60 分鐘刻度上,秒針處于待機靜止狀態;
(2)當第一針到達第55分鐘位置時,第二針開始啟動--旋轉90°接管第一針的分鐘顯示任務,第一針轉動縮小設計意圖應該是因為分鐘顯示區域是扇形的,所以總體思路是使用分針逆跳方式消耗更多電量,而這種交替分針方式可以節省大量電量。 關鍵詞:歐米茄陀飛輪有哪幾個款式,歐米茄陀飛輪有哪幾個款式,中置式陀飛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