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無人不知“浪琴”吧? 浪琴是國人很熟悉的品牌,在中國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和很好的銷量,很多表款都能稱得上“街表”。而今天浪琴的成功,算是靠營銷上的成功,因為今天的浪琴基本上是ETA2892機芯+ETA7750機芯+不斷重復的明星效應。 但是,曾經的浪琴不像現在這般浮躁,它也是個十分牛逼的存在。所以今天,我來給大家講講浪琴的近200年歷史。 19世紀 浪琴于1832 年在瑞士的圣耶米(Saint-Imier)創立,這所鐘表商行由奧古斯特•阿加西(Auguste Agassiz),以及另外兩位合伙人共同創建。 商行主要生產并銷售配備交匯輪擒縱機構的精致懷表,總體來講,其所制造的產品與其他赫爾維西亞鐘表店生產的表款并無顯著不同。 1846年阿加西開始獨立經營商行 并借助美國的家族關系令企業在國際市場大放異彩 1852年歐內斯特•法蘭西昂來到圣耶米 并逐漸取得了家族企業的管理權 浪琴工廠于1867年在歐內斯特•法蘭西昂的主持下正式落成,并在同年生產出首款機芯20A。 這種20法分機芯配有錨定擒縱機構及可上發條并設定時間的機械裝置。此外,這款機芯還在1867年的巴黎國際博覽會上榮獲大獎。 1876年浪琴技術總監雅克•大衛代表這家汝拉工業的州際公司前往美國,參加在費城舉辦的世界博覽會。 雅克•大衛 他回來之后提交的報告被普遍視作赫爾維西亞鐘表工業化進程的導火線,當時,這里的鐘表業仍在采用以“établissage”組織模式為主導的生產體系。依靠法蘭西昂的敏銳直覺與大衛的不懈努力,浪琴成為了生產機械化方面的先驅者。 1878年,憑借全新的機械工藝,浪琴生產了一款簡單的計時機芯20H,該機芯由鐘表商Alfred Lugrin注冊了專利保護。這是浪琴在計時及測時方面所生產的首款裝置,該品牌自十九世紀末起就在該領域傾注了極大的投入。 1881年,這款享有Lugrin專利的單按鈕計時器在賽馬運動中開始備受矚目。可以想象,浪琴銷往美國的首批計時器不僅為賭客們見證著自己的選擇,為賽馬場看臺上的觀眾提供著精準的報時,更為賽馬世界的所有參與者(例如:有興趣購買未來冠軍馬的人士、追求卓越表現的騎士、眾多種馬場及馴馬場)提供了諸多重要參考。 在隨后的1886年,浪琴就成為了大多數紐約體育裁判員的必備之物。 1888年,在奠定了堅實的機床生產基礎之后,浪琴開始致力于高精度校準領域,并為認證秒表制造了首款機芯——機芯 21.59。這款機芯在1878年研發的一款機芯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從而令走時更具規律性。 1889年,法蘭西昂為企業采取了一系列保護舉措。 其實自1880年起,該品牌就在聯邦知識產權局進行了備案,隨后又在1889年針對品牌標志提交了保護申請。1893年,這兩者同時在聯合國際辦事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即OMPI的雛形機構)注冊,并在全球范圍內受到知識產權保護。迄今為止,浪琴仍是OMPI內始終未作修改且還處于注冊狀態的最古老品牌。 1899年,浪琴追隨亞布魯奇公爵Louis-Amédée de Savoie王子踏上征服北極之旅,首次與探險界結下不解之緣。 20世紀 1900年,浪琴憑借一款搭載21.59計時機芯且被命名為“La Renommée(名譽)”的懷表,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榮獲大獎。此外,浪琴表也是此類活動中獲得大獎數量最多的卓越品牌。 1912年,巴塞爾體操聯合會使用了首個以斷線(fil coupé) 系統為基礎的機電運動計時系統 1913年浪琴為單按鈕腕式計時秒表開發首款機芯13.33Z 13.33Z機芯品質卓越,直徑為29毫米,且配有一個30分鐘的瞬時表盤,時間測量精度可達1/5秒。 三年后,浪琴打破機芯的固有形狀,推出一系列裝配在腕表之上的橢圓形或方形機芯。 1919年,浪琴被指定為國際航空聯合會的官方供應商。 John P. V. Heinmulle 在浪琴美國總監John P. V. Heinmulle的推動下,浪琴開發出了專供航空先鋒使用的高精度、可靠性極強的導航儀器,為這些冒險家創建的各項紀錄進行計時。 1927年,美國海軍P.
Van Horn Weems少校開發出一系列名為 “Weems
導航系統”的導航儀器,并在此基礎上與浪琴展開合作,設計了一款可令使用者將秒針與GMT信號(導航必備)實現同步的轉盤腕表,即Weems
Second-Setting Watch威姆士秒針設定腕表。這款時計于1935年進行了專利注冊。 Weems Second-Setting Watch 同年,飛行員Charles A. Lindbergh在未作任何中途停靠的情況下獨自完成了橫跨北大西洋的壯舉,之后,他將自己構思的一款導航儀器委托給浪琴進行制造。 于是在1931年,這款以威姆士(Weems)表款為基礎Lindbergh à Angle Horaire腕表誕生,腕表運用了六分儀與航海歷,可令飛行員更便利地計算經度,并連同緯度信息幫助飛行員判斷出精準的地理位置。 1936年,浪琴工廠專為傳奇的計時腕表創建了一款特制機芯13ZN,它擁有著多款單按鈕或雙按鈕版本,并帶有30分鐘半瞬時表盤或60分鐘累計表盤。當然,浪琴表也為這枚品牌歷史上最杰出的機芯之一注冊了專利。 1939年,浪琴以24法分機芯為基礎開發出眾多機械計時設備,其中,有些計時器配有30分鐘半瞬時表盤及追針計時功能,有些半瞬時運動表盤擁有或不帶追針計時功能,有些表盤的精度可達1/100秒。 1945年,浪琴推出首款自動上鏈機芯22A(已獲專利保護)。對浪琴而言,該產品原型的開發過程堪稱一項重大挑戰,因為它首次對全新的上鏈技術進行調整,以令其適應大規模的生產。 1947年,技術部推出配有計時秒表裝置的全新手動上鏈機械機芯30CH。 1954年,浪琴開發出首款石英表,此產品很快就在納沙泰爾天文臺創造了一系列令人震驚的全新精準紀錄。 這款“Chronocinégines”計時秒表裝置含有一個16毫米的石英表耦合攝像機,可為裁判提供一套含有1/100秒系列照片的拍攝影帶,令裁判更清晰地追蹤運動員沖過終點線時的動作。 1957年,繼康卡斯之后,優雅的軍旗系列也走向市場,該系列表款的表殼底部鐫刻有象征著快帆的顯著圓雕飾。 1959年,浪琴開發出天文臺競賽專用特殊機芯:360。 這款矩形機芯尺寸豐盈,可容納碩大的鎖芯發條,并能充分利用游絲平衡力矩,以每小時振動36000次的頻率擺動,進而可使計時更加精準。這款360機芯在納沙泰爾天文臺的腕式計時秒表中創造了多項精準紀錄。 1963年,浪琴開始渴望運用超越傳統制表工藝的技術評估各種可能性。 L400 為此,它設計了一款用于天文臺競賽、以一節1.35V汞電池供電的專業機電機芯——L400。 1964年,浪琴借助Chronocinégines與Donald Campbell攜手合作,在他駕駛Bluebird II汽車全速穿越澳洲艾瑞爾湖床時,為其提供計時服務,并一舉創造了地面速度648.565公里/小時的世界紀錄。 1965年,浪琴以電子及石英技術作為研發重點,并藉此推出可裝配在航海計時秒表之上的石英電子機芯——機芯800。 這款時間測量設備打開了一個通往全新精準水平的突破口,一舉顛覆了機械裝置在天文臺領域創造的各項紀錄。 1967年,浪琴推出一款旨在替代競賽用電子及石英機芯的自動上鏈11½法分機芯。這款裝置精準穩定,優于L430機芯,具備各種競賽用表的突出特質,并能以每小時振動36000次的頻率運轉。“Ultra-Chron”系列產品本身也備受贊譽。 浪琴當時設定了一個旨在開發和生產石英腕表的絕密“沙漏項目”。 被稱作“超級石英”的L6512 這個項目在1969年,即浪琴推出首款腕表專用控制石英機芯L6512時完美收官。 1977年,浪琴工廠推出機械機芯L990,這款機芯可自動上鏈并在同一平面上裝有兩個發條盒。 L990 該產品僅厚2.95毫米,是同類產品中全球最薄的自動機芯。它大大加強了浪琴機械機芯系列產品的精準性,而其他大多數鐘表制造商則在此類產品上運用石英機芯。 L990十分特殊,是浪琴輝煌時期研發的最后一個自產機芯。由于此機芯的研發及制造成本使處于日本石英風潮中的浪琴不堪重負,最終不得不停止L990機芯的生產。 而后,Lemania機芯公司對這一機芯產生了極大興趣,便收購了L990的設計及生產權,推出Lemania 8810及改良版8815、8881、8840、8860等超薄自動機械機芯。在今天,就連頂級品牌中的寶璣、帕瑪強尼部分表款都在基于此款基礎機芯上改良。 20世紀后期開始,浪琴的主要精力仿佛一下子從機芯的鉆研轉移到營銷戰場,除去1979年推出厚度僅為1.98毫米的石英腕表和1984年的276 VHP機芯,好像很少聽到赫赫有名的研究成果了。倒是在各項賽事、商業活動、明星代言等,可以頻繁看到浪琴的身影。 浪琴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表現,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自產機芯多入牛毛,各個機芯在今天看來都是一個頂級品牌才擁有的素質,用料扎實工藝漂亮,無不以高端腕表要求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