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鐘表產量已占全球市場的80%,出口總值為20億美元左右,僅占全球市場的10%。而在國內市場,國產手表的銷售收入不到市場銷售額的30%,遠低于國外品牌在中國的銷售額。而瑞士年產鐘表僅占全球產量的3%,但出口額卻占了國際市場銷售額的40%。 我國鐘表出口產品整體技術含量不高,至今仍停留在技術主導的階段,品牌影響力微弱,在國際分工中完全處于金字塔基座,只能憑借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控制國內國際的低端市場。喜歡手表的朋友也可以擺渡搜索
37表業,了解更多表款。但是,我們同樣也要看到希望,我們的國產手表品牌經過這幾年的復蘇,也開始慢慢在高端制表技術中展露頭角,國產陀飛輪手表正是這樣一個技術方向,下面為各位介紹幾款國產精品 飛亞達“后羿神弓”陀飛輪限量表 機芯:陀飛輪機芯 表殼:不銹鋼彈出式表殼 表盤:白色巴黎釘紋表盤,藍鋼指針及時標 表帶:黑色美洲短吻鱷魚皮表帶,折疊表扣 防水:30米 參考價格:89800元 海鷗 星期陀飛輪玫瑰金表 機芯:海鷗自動上弦陀飛輪機芯 表殼:玫瑰金表殼,透底表背 表盤:白色巴黎釘飾表盤,玫瑰金指針與時標,動力儲存顯示,日歷顯示 表帶:棕色鱷魚皮表帶 尺寸:39.7毫米 防水:30米 參考價格:78000元 北京牌 彩繪豹琺瑯雙陀飛輪表 機芯:自制雙陀飛輪機芯 表殼:玫瑰金表殼 表盤:銀坯彩繪琺瑯表盤,6、9點位雙陀飛輪 表帶:棕色鱷魚皮表帶,玫瑰金表扣 防水:30米 參考價格:220000元
北京表創立于1958年,是新中國成立后的幾個重要國表品牌之一,當時的北京市市長彭真,推動了北京表品牌的誕生和發展。 最初,只有21名制表先鋒開創北京品牌,他們無懼挑戰,打開了制表世界的大門,研制出“北京一型表”等經典表款。 陀飛輪是誕生于兩百多年前的一項技術。當時懷表被豎立狀態放在口袋里,重力影響了擺輪擺動慣性分布不均而走時不準。陀飛輪被發明的初衷是讓懷表的擒縱系統旋轉起來,抵消重力的影響,進而提升了懷表的精準性。 懷表向腕表過度時期,陀飛輪就失去了功效意義,因為腕表戴在手上隨手臂擺動,重力的影響不再那么嚴重,再加上機械加工精度的提升,普通擺輪擒縱的腕表亦可以滿足日常精準要求。 在腕表主導鐘表市場最初的幾十年里,并沒有多少陀飛輪產品,陀飛輪機芯,要么是客戶定制需求,要么是是為了在天文臺競賽中獲得好成績。 直到石英危機后期,機械腕表找到了“奢華精品”這條打敗石英表的絕招后,陀飛輪才以“手腕上的華爾茲”重新回到主流市場。 早期國表主流也是實用大三針為主,改革開放后,特別是進入九十年代,陀飛輪等復雜功能腕表才開始大批量來到中國,影響國內鐘表市場。 北京表注意到了腕表市場的這個變化,很早就投入到陀飛輪技術的研發中,1995年,北京表許耀南大師著手設計陀飛輪腕表,1996年,三只“靈燕”陀飛輪腕表試制成功。 許耀南1962年從天津大學畢業后,成為北京表產品設計和制造工藝的奠基者,巧合的很,兩年后,石文禮亦從天津大學畢業加入北京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兩位大師成為北京表設計和工藝的基石。 1972年,許耀南與石文禮共同研究自動表機心,歷時八年,并于1990年由輕工出版社出版了《自動手表結構原理與維修》。 陀飛輪腕表樣品試制成功后,許耀南與石文禮繼續投入到北京表陀飛輪技術精進當中去,直到2004年第一批限量30枚“中華陀飛輪”上市。 中華陀飛輪在殼形、盤面設計上,與當年試制樣品有了很大不同,特別是靈燕陀飛輪夾板,增加了金雕裝飾,栩栩如生,成為北京表陀飛輪的標志。 十年深耕,讓北京表接下來在陀飛輪腕表上的設計開發游刃有余。 2006年,名為“游龍戲鳳”的金雕陀飛輪腕表在Basel World首展,該表100多個零件上都進行了全微雕裝飾,創下了世界制表史上的七項紀錄;前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先生親筆題字“游龍戲鳳,方寸乾坤”;同年9月,該表以100萬人民幣被收藏。 2009年,,“太極”雙軸立體陀飛輪亮相深圳表展,該款陀飛輪同時繞兩根相互垂直的軸旋轉,抵抗地心引力的作用大大加強。 2010 年,“蝶戀花”雙面琺瑯機心陀飛輪腕表以古典文化為設計靈感,首創在陀飛輪機心的主夾板上全手工制作雙面掐絲琺瑯,并在北京保利拍賣公司成功秋拍89.6萬元。 2015 年,北京表發布超薄陀飛輪機心TB10,機心厚度減薄至2.9mm,走時長度增至80小時。 北京表陸續開發還有雙陀飛輪等復雜功能,成為國表陀飛輪技術的領先者。高端定制系列價格相對來說不算太貴,“太極II”雙軸立體陀飛輪腕表43萬,“無極”雙軸立體雙陀飛輪腕表52萬,比瑞士大牌同樣功能的要便宜不少。
|